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2月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领导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联系所学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分析材料中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12分)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产品质量过硬,才能顺利出售。我国果品质量不高,造成其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不高。(4分)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盲目扩大水果种植规模,造成果品供过于求,使得水果价格下跌,果农效益不高。(4分)③价值规律要求生产者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我国水果业的生产者违背了价值规律,使得水果业缺乏竞争力,效益低下(4分)。
题目分析:本题限定的答题范围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知识。这一范围要求范围较广,知识点较多,故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阅读材料,以从对材料的理解中找到答题的思路及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题中材料着重从商品质量、供求关系、适销对路等方面阐述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