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问题。 |
伞 汤学春 |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自己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 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 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小说写景简洁,但这一简洁的描写在文中三次出现,试分析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分析“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中对小说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 .“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暗示徒儿刀法并未学精,还有没学到手的,暗示徒儿悲剧结局的。 B.小说以“伞”为标题,一则伞是线索,贯穿全文。二是以伞表现人物情感,凝结了师徒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 C.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既说明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更展示了人格武品,进而揭示主题:学艺先学做人。 D.“心中不快”“却又一热”两相对照,表现出师父对徒儿给予的希望很高,同时自己也避免不了“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 E.小说语言风格朴实流畅,虽心理刻画缺位,但传神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使小说中师徒形象生动传神。 |
答案
1.渲染气氛,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为师傅雨中送伞、由伞而产生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和悲剧结局。
2.潜心武功修炼,宁可忍受孤独;慈爱,有仁厚之心;果决,为正义不惜大义灭亲
3.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