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
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是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的观点?(5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4分)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6分)
(1)评价: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所致。(5分)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4分);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6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次世界大战,出自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能力考查突出分析、理解和评价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孙中山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并没有从这场帝国主义非正义掠夺战争的根源上去分析。
(2) 第一小问可以从两场战役的正义与非正义性的角度思考其不同点: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局部和整体上转折意义的角度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