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防护能力(13分)
在学校、社会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检验着我们的选择,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请结合下列情境,将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和理由填在表格中。(13分)
情境 | 正确做法 | 理由 |
1. 2014年3月1日,小明和同学放学回家,在僻静处遇到一社会青年,气焰嚣张地威逼:“把钱和手机都拿出来!” | ||
2.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展示了广大网民应坚守的“七条底线”的倡议,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等。 | ||
3.2014年3月9日,小明利用周末时间自己骑车去超市购物。推着车子准备经过斑马线时,发现路中央一个骑着电动车的老人摔倒了。 |
答案
情境 | 正确做法 | 理由 |
1. 2014年3月1日,小明和同学放学回家,在僻静处遇到一社会青年,气焰嚣张地威逼:“把钱和手机都拿出来!” | ①采取“呼救法”、“周旋法”寻找机会,及时脱身;②拨打110报警,寻求警方紧急求助等。(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做法也可得分)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要珍爱生命,积极自救自护。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要冷静应对,准确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两点即可,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做法也可) |
2.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展示了广大网民应坚守的“七条底线”的倡议,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等。 | 要遵守网络规则,坚守“七条底线”,共建网络文明,积极传播正能量。(2分) | 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负有维护网络秩序的义务;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每个公民都要有社会责任感。(两点即可,2分) |
3.2014年3月9日,小明利用周末时间自己骑车去超市购物。推着车子准备经过斑马线时,发现路中央一个骑着电动车的老人摔倒了。 | ①观察老人的情况,采用正确的救助方法,避免给老人造成二次伤害;②向路人或目击者询问情况,请求路人协助;③记住肇事车牌及时拨打120、110、122电话等。(答出符合题意的3点即可,3分) | ①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中 * * 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②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见义智为。(两点即可,2分) |
题目分析:情景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如何应对不法分子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正确的做法要机智灵活,注意讲究智斗,先想办法脱身,事后报案。原因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回答即可。情景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回答此类问题注意把材料的主旨或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先联系,找到结合点。再组织答案。这道题以网民应坚守的“七条底线”为背景,可以与课本知识“如何上网”相联系,原因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权利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回答即可。情景三: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摔倒的老人,正确的做法,是要帮助他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老人的情况,不要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作为未成年人,可以采取求助他人、报警的方式帮助,原因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