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8分)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太原等城市就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专题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86.7%的人认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71.3%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大有裨益。70%以上的人认为绿色产品应具有健康、节能、无污染的特点。53.8%的人表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8.7%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37.9%的人表示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等在内的绿色产品。

材料二:数据显示,18.5%的人认为国内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15.2%的人认为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17.3%的人反映绿色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

(1)简要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企业经营者应如何应对绿色消费。(12分)

(3)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10分)

答案

(1)①材料一表明绿色消费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绿色消费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日益走进百姓生活。(3分)②材料二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绿色产品的品种较单一、假冒伪劣问题较重影响绿色消费的推广。(3分)

(2)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4分)②依靠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等手段,寻求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等形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企业的新竞争优势。(4分)③诚信经营,多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绿色产品,通过正当手段开展竞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4分)

(3)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既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5分)②财政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通过财政资金支出的方向,使企业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引用节能的技术、设备,生产绿色产品,促进可持续发展。 (5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主要表明我国居民逐步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念,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从企业的角度看,顺应绿色消费,企业应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绿色产品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3)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应主要从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财政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对调控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

林 洙

在梁思成的书房中,有一副任公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诗句的集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任公先生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遗训:他希望儿子在做人方面要清清白白,如出水芙蓉般纯洁坦荡;在事业方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如白鸥冲破万里波涛般勇猛直前。我曾久久地沉思在这两句遗训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悲痛到冷静的过程。我看清了人们,也认清了自己。但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看到了梁思成的灵魂,看到了我所从未认识到的他那和蔼可亲的另一面——严肃与理性。他用来衡量自己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身上有股顽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被他的诚恳和那种灵魂的坦白所感动。在暴戾恐怖的气氛下,我却感到心灵深处的平静。

当梁思成第一次调查独乐寺时,他已开始注意到一些构造做法与明清建筑的不同。在调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及摩尼殿的构造时,开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转轮藏殿是明清建筑,但是思成经过对转轮藏殿的仔细研究,认为转轮藏殿应建于元代以前。后经过考证,果然是宋代辽的建筑。摩尼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梁思成从摩尼殿四面出抱厦的做法肯定它是宋代建筑。为什么他能准确地判断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与他经常研究各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器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时代的信息。所以他常说,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

他的《大同古建调查报告》长达22万字,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他已吃透了宋辽时期的建筑并已读懂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经过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他又从散落在个别石窟中的屋顶、斗拱、阑额、柱、栏杆、踏步、藻井等零星建筑构件中得出了“中国建筑在两千年前已形成了结构上的独立性,并一直保持下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的观点。为什么思成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西方建筑史上下过工夫,所以能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外敏感。我认为,1933年通过对古建、石窟的调查,他已基本理清了我国建筑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但他没有急于成书,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1937年,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梁思成也由此证实了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观点。    1942年,他开始动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及《营造法式注释》。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正确的研究方法、刻苦的钻研、对东西方建筑的谙熟、广泛掌握的外围知识以及他个人的智慧,才使其有条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这时的他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学者的形象,才实实在在而真切地矗立在我心里。

1946年,他赴美考察、讲学,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没有照搬美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建筑科学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并对建筑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把握,从而对传统建筑教育的课程作了全面的取舍、增设。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成功之处,也使他的建筑思想明显超越于大多数同辈建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过去人们称他为古建筑专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学家,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没有想到,对他的认识——对我最亲近的人的认识,竟长达几十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才终于读懂了他。

(来源:文汇报)

【注】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小题1: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认为梁思成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6分)

▲                                         

小题2:说说这篇传记是如何构思行文表现梁思成先生的做人品格和学术成就的。(6分)

▲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梁思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                                      

读图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