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分)能源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诸如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外出尽量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做到低碳出行

B.生活中要节约粮食节约用水、避免用电器待机耗电

C.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选项,汽车燃油会产生二氧化碳,骑自行车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乘坐公交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人口的增长对淡水和粮食需求越来越多,所以要节约粮食和水,如今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它们在待机状态下也会耗电,所以要避免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B是正确的。C选项,现代能源科技的发展方向就是力求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C是正确的。D选项,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可以利用的能量是在减少的,且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可以使用,所以能源危机依然是存在的,D选项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是D。

综合题

(28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数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其思想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3)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

(5)材料五中两个人物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6)今天,我们应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儒家传统道德?(2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