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高压气体存在爆炸隐患,在使用气枪和空压机时,可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的做法是:()

A、缓慢地打开所有阀门

B、预防由于其它原因引发的爆炸,如静电释放、泵中油沫积聚、外部打击及外部火灾

C、气管要根据长度和间距进行固定,以免在发生断裂时气管甩动

D、压缩气体管道不能与电线及其它重要线路在一起E以上都是

答案

参考答案:E

填空题

阅读下列文字,填写文中带圈的数字后面的空白: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

c(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1.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2.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1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3)为了使实验“定量化”。使结果更精确,可以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1.配制c(H+)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现有浓度为1mol·L-1的盐酸和密度为1.225g·cm-3.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若要准确量取该硫酸20.00mL,需要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将量取的硫酸配制成c(H+)=1mol·L-1的溶液,可得溶液的体积为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⑦______________、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等。

2.比较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以用秒表测定。如果要对上述实验中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测定哪些物理量来确定?要求回答一种即可。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

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攀龙遗书切责之。

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杨涟等群击魏忠贤,势已不两立。及向高去国,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准、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南星议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顷之,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为知府,讦攀龙挟私排挤。诏复凤翔故官,削攀龙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杀之,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晨谒宋儒杨龟山祠,以文告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闻周顺昌已就逮,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入与夫人语,如平时。出,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jiǒng关闭)户。移时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遣表也,云:“臣虽削夺,旧为大臣,大臣受辱则国辱。谨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复别门人华允诚书云:“一生学问,至此亦少得力。”时年六十五。远近闻其死,莫不伤之。

呈秀憾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 (节选自《明史·高攀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  导:唆使

B.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按:巡行

C.谓攀龙党南星党:袒护

D.矫诏下其子世儒吏矫: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②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

B.①辄有志程、朱之学  ②攀龙遗书切责之

C.①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②以文告之

D.①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勿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攀龙亢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  ②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  ③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  ④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攀龙发其秽状  ⑤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攀龙一生崇尚儒学,为官正直,操守纯正。

B.高攀龙对魏忠贤阉党专权乱政深恶痛绝,与他们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C.高攀龙刚正不阿,但受儒学影响,思想迂腐不讲斗争策略,导致斗争失败。

D.东林党失败后,高攀龙毅然赴水而死,体现了杀身 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译文:  

②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