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男性,43岁,肾移植术后尿量为200~500ml/h,病人的补液量应为()

A.等于尿量

B.尿量的4/5

C.尿量的3/5

D.尿量的2/5

E.尿量的1/2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肾移植术后的静脉输液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当尿量为200~500ml/h时,输液量为出量的4/5。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 * 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毛 * * 在论证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 * * 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苏联工业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简要指出苏联工业化的方针和措施。

(3)你认为苏联工业化带来了什么后果?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