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描述错误的是()

A.PR间期恒定

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C.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

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预后较好

答案

参考答案:E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 * * 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自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兄姊以和谨称 称:赞扬

B.以降者妄,斩以徇徇:示众

C.全军而反,雄名大振反:通“返”,撤回

D.义康矫诏召入祖道矫:假托,诈称小题2:下边各句中,全都表现檀济道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3分)

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③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④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将俘虏全部释放,体现了他仁义的一面。

B.檀道济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体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C.檀济道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D.魏国人听说檀济道已经死去,都说吴国的那些小子们不再值得害怕了——从敌人心态的角度,侧面表现檀道济的军事才干。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3分)

(2)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4分)

(3)“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