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派X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在审计存货时,X注册会计师编制了相关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资料一:(金额单位:万元)
资料二
(金额单位:万元)
资料三:
(金额单位:万元)
要求:
(1)针对资料一的注释1至注释3,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相关审计处理建议是否存在妥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存在不当之处,简要提出改进建议。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2页的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二的注释1至注释3,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相关审计处理建议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存在不当之处,简要提出改进建议。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3)针对资料三,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指出资料三所列的存货跌价准备审计表的内容存在哪些不当之处。
(4)针对资料三,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针对A原材料、B原材料和C原材料,以及A产品、B产品和C产品,逐项指出是否存在需要建议甲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5页至第16页的相应表格内。
参考答案:
(1)注释1存在缺陷。收到的折扣要抵减相应采购的存货的成本,如果相应存货已被使用,要相应调整营业成本等相关的项目。建议:按存货结存、使用情况来调整存货余额或营业成本等项目。
注释2不存在缺陷。
注释3存在缺陷。不应当提出调整建议,期末单到货未到时,如果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相关存货应当作在途物资核算。建议:不应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2)注释1存在缺陷。对于尚未发出的存货,虽然已经开具发票,但不满足收入确认条,因此应当纳入存货盘点范围,并在账面中反映,同时不能作为收入加以确认。建议:对该存货纳入企业年末存货的范围,并反映在企业年末的账面记录中,同时调整在年底确认的收入。
注释2存在不当之处。对于B,期后发生产品的销售退回和售价的下调,存在存货的减值迹象,因此可能存在存货跌价的可能性,但未作存货计价测试。建议结合期末存货售价的情况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注释3存在不当之处。期后C产品已经停产,存在跌价的可能性,因此计价测试中应考虑跌价准备的问题。建议计算C产品的可变现净值,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3)原材料可变现净值计算方法不恰当。原材料应当考虑其持有意图,如果是以直接**为目的,则可以按照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扣除预计的销售费用和税费来计算。如果是以生产产品为目的,则应当以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基础计算确定,因此题目中“原材料可变现净值按照于2010年12月31日的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扣除对外转让原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确定。”方法不适当。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计算不适当。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期后情况对产成品可变现净值的影响。B产品期后售价下调,C产品期后停产,都对其可变现净值产生影响。因此题目中“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按照于2010年12月31日的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扣除必要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确定。”不适当。
(4)A原材料,无需计提跌价准备
B原材料,需要计提跌价准备。B原材料的持有以直接**为目的,B产成品期后售价下调,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导致B原材料在期末应按可变现净值进行期末计量,因此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C原材料,考虑计提跌价准备。C原材料的持有以直接**为目的,C产成品期后停产,相应B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A产成品,无需计提跌价准备
B产成品,需要计提跌价准备。期后售价下调10%,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290*(1-10%)小于成本280。
C产成品,考虑计提跌价准备。期后停产,售价很有可能会进一步下调,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