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社会转型之路漫长而曲折,近代欧美与中国都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就是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即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材料三: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对宪政的定义,18~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是怎样建立“宪政”的?(3分)
(2)根据材料二,美国宪政机制形成演变的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4分)
(3)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8分)
(1)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3分)
(2)特点: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谈判和妥协。(2分)原因:①1787年宪法规定可以采用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修正和补充,提供了宪政发展的法律依据;②不同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对美国宪法进行修正,成为宪法发展的实践来源。(4分)
(3)政治:①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②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或民主共和政体);(任意两点4分)
经济:①甲午、庚子之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③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任意两点4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为代表,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但各国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独立后建立起邦联政府;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共和派与保皇派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起议会制共和政体。1871年德意志以三次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回答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以及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规定可以采用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修正和补充”回答原因。
(3)注意题干时间限定词“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政治上戊戌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推动政治近代化,经济上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经济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