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手指甲的习惯,虽受到父母亲的多次训斥,自己也使用了多种方法,但没有明显改变。读大学期间恋爱,女友坚持要他改掉,否则就分手。求助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求助者:我原来有咬手指甲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掉。女朋友说,再不改掉就和我分手,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咬手指甲的习惯,想改但没有改掉,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 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还是您直接决定吧,我这次决心很大,愿意接受您的方案。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根据咨询方案进行,咨询方案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 求助者:我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好,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通过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求助者:我就想改掉我咬手指甲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 心理咨询师:咬指甲是一种行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对你咬指甲的行为做一个量化的评估,你怎么评估呢? 求助者:量化评估?(沉默)我一有时间可能就会咬,时间可能在3~4个小时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咬。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一次都不咬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求助者:不高,我都二十多岁了,还咬手指甲,自己都不好意思。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手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咬。现在我跟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我打算用厌恶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就会产生恐惧,你就不敢再咬指甲了,行为就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强啊! 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电击再加注射催吐剂,剂量小一些,尽量温和些。 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 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具体效果等疗程结束再评估吧。 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等。

针对求助者的行为,选用咨询方法的依据包括()。

A.心理问题的性质 

B.咨询师熟悉的理论 

C.不同的咨询阶段 

D.求助者的各种特点

答案

参考答案:A, D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 * *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和促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