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24岁,因“发热伴寒战、大汗9d,意识障碍1d”来诊。体温波动于39.5~41.0℃,每日发作1次,无明显的头痛、身痛等症状,大汗后体温自行降至正常。查体:T40.8℃,P124次/min;意识欠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皮肤及黏膜稍苍白,未见淤斑及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肺部未发现异常,HR12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全腹软,无压痛,肝肋下3cm,剑下4cm,脾肋下4cm;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Hb80g/L,WBC10.2×109/L,N0.76;尿常规:蛋白(++),RBC12/HP;肝功能:Alb38g/L,Glob39g/L,TBil102μmol/L,DBil36μmol/L,IBil66μmol/L,ALT45U/L,AST55U/L;肾功能:BUN13mmol/L,SCr241μmol/L。

血涂片染色发现红细胞内大量的环状体,多数红细胞内有2个以上,少数含核仁大、梭形的滋养体。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间日疟疾

B.卵形疟疾

C.三日疟疾

D.恶性疟疾

E.不能明确诊断

答案

参考答案:D

实验题

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对CO2气体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新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甲、乙两位同学先与指导老师领取必要仪器和药品,并组装了下图气体发生装置:

(1)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各仪器名称为:双孔胶塞、导气管、橡胶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实验]甲同学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停止通气。(2)甲同学实验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也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问题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较长时间通入气体,发现沉淀逐渐溶解,溶液最后变为澄清。

[问题提出] 乙同学实验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化学性质?带着问题,经老师点拨指导,两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方案探究:

方案(一):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过滤将白色沉淀取出洗涤、干燥后置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二):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三):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有气泡冒出,并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溶液同时变浑浊。冷却后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用燃着木条伸入试管,火焰熄灭。

[推测判断] (3)方案(一)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或名称均可,下同),由此可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H+除外)。

(4)方案(二)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的阴离子是_________(OH-除外)。

(5)甲、乙两位同学经过亲手操作实验,并结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提到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等知识,认为:乙同学实验最后所得的澄清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其中方案(二)中溶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方案(三)的现象可推测澄清溶液中的溶质受热可转化为一种不溶盐,又从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的规则推知:还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6)甲、乙两位同学通过本实验,结合曾经学习的“木炭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很多化学反应,即使反应条件、反应物相同,但_________不相同。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