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的产物。异: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和官吏权力,是宪法良好实行的保障;顺势立宪可以遏制革命,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清王朝统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宪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主张实行五权分立。

(2)前期,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骗局暴露,促使主宪派分化,部分人转向革命,清廷孤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胜利;后期,破坏革命,革命中的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3)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政治精华中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融人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形成了“五权分立”学说,此方案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