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李鸿章语《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是什么?双方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世界史上还发生了哪些改革(列举二例),结果如何?(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为什么结局都是失败的?(4分)

答案

(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反对,认为外国技术是“奇技淫巧”。(1分)

根本目的是相同的(1分)。

都是要维护清王朝统治。(1分)(或者洋务派和顽固派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2)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2分)结果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

(3)领导阶级;变法目的;变法内容;变法的深度和广度;变法的影响等。(言之在理3方面)(3分)

失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分)

洋务派和顽固派都属于地主阶级,只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上产生了分歧。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可依据时间判断与此同时的事件。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实验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