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1分)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代表;在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但其历史结果迥然不同,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列出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各一例。(2分)

西方:

中国:

(2)为什么“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3分)

(3)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是如何寻找思想武器来推动社会变革的?(6分)

答案

 

(1)西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中国:黄宗羲主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其他符合题意者亦可。2分)

(2)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限制启蒙思想发展;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启蒙思想传播;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使启蒙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分)

(3)林则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学外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陈独秀等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和科学,  抨击封建思想;李大钊等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中 * * 党。(6分)

【拓展提升】 时下的历史问答题在设计时会体现出选择性,如本题(1),可供回答的中外启蒙思想家比较多,选择权在答题者手中。答题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最符合题意的内容,以保证得分。

本题第(1)问属于知识再现型问题,虽然简单,但要注意回答某个思想家的具体主张,切勿统而言之。问题(2)属于现象分析型问题,要善于将问题转化——中   国启蒙思想没有推动社会变革.是因为该思想没有广泛传播;没有传播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不利情形,这些情形就是问题的答案。问题(3)也属于知识再现型问题,回答时要把握住“怎样寻找”这一核心,围绕“寻找”组织答案。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7—31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将使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做动力汽车有了(①)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