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3分)
(2)“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3分)
(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每点1分,总分不能超过3分 )
(2)影响: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3)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斗争贡献: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3分,回答三点即可)
题目分析:本题第(1)问,掌握好“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要点,主要理解物质,制度,心态三词的内涵。可以从比较容易的角度入手,如制度,指的是学生西方先进的制度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从而理解物质主要是学习经济,或科学技术;心态主要是思想文化方面。第(2)问在第(1)问基础上回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变化和影响。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对近代思想的贡献,也可通过伏尔泰杰斐逊提示学习西方启蒙思想的成果。其他贡献可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主要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
点评:本题主要是提出新的历史概念,主要根据所学回答相关问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第三问也体现了一定的广度,与政治史联系。难度适中。还可以从近代化角度考查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