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 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也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变,二者斯强矣。
材料四 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回答:
①上述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的观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根据上述四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①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学习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
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革命派:主张革命手段;进行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完善的国家)
②特点: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
根据四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判断。“分别”是地主阶级顽固派、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其思想经历了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科技再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