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为实现中 * * 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 * * 和邓 * *

请回答:

小题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小题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6分)

小题3: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4分)

答案

(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的反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6分(答对3点即可)

(3)毛 * *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 * * 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和曾国藩属于近代洋务派的代表,梁启超和孙中山属于维新派、革命派的代表,前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者主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李大钊和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原因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的反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3)毛 * * 和邓 * * 属于中 * * 党的两代领导人,前者提出了毛 * * 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后者提出了邓 * * 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属于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形式。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都回忆起来,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