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钢链铰咬着的声音发出来了,我们知道这是在起锚。
        海是多么美丽和广茫!我们的心和整个的身,却始终是狭窄的,被什么封锁了一样。
        妻望望我,我望望她,谁也不说什么,只是看着海,无边无际的海……想着海的那一岸。
        “明天什么时候能到啊?”
        夜了,甲板上再也看不到第三个人,妻才倚近我的身边,颤着声音问我。
        “大约10或是12点钟。”我说。
        她的手抚摸到我的手,我的手死死捉着船甲板的栏杆,我说:
        “如果!……”
        我们全回过脸去--甲板也还是没有第三个人。
        “如……果……再来麻烦我……我是要投他到海里去……叫这些狗骨头去喂鱼!”
        妻的脸色在星光中似乎又增白了。
        “你--你胡说什么?”
        我知道她又感到了不安。
        夜间波浪击打船身的声音,显得急躁,风也不再温暖。回到舱里,妻睡过来,我听着海叫的声音--在我们同一席面上,一个老妖样的婆婆,正在悄静地吸着鸦片烟。
        第二天当我们第一眼看到青岛青青的山角时,我们的心才又从冻结里蠕活过来……
        “啊!祖国!”
        我们梦一般地这样叫了!
1.“海是多么美丽和广茫!我们的心和整个的身,却始终是狭窄的,被什么封锁了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3自然段作者说“想着海的那一岸”,“海的那一岸”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妻子颤着声音问“明天什么时候能到啊?”,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作者用大自然的美丽与自己身心受到的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2.答案:“海的那一岸”是与东北沦陷区相对的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内地。

3.答案:作者这样写就把妻子盼望逃离敌占区回归关内安全地区的急切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4.答案: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来表达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的心情。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一]
背景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土质分析。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方案二: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方案兰:实验路段的结果。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3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按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内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入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在填筑过程中施工方队碾压层做出的合格判断是否合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