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10分)从光滑斜面上的某一位置O,每隔0.1s无初速度释放一颗相同的小球(小球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放下几颗后,某时刻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摄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30cm,BC=35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以及拍摄时刻A球的速度

(2)拍摄时刻离O最近的球距离O点的距离

答案

(1)

(2)

(1)由于是连续相等时间,所以根据,得

           ——2分

                   ——1分

根据,得 ——2分

             ——1分

     ——1分

(2)由于无初速度释放,所以A球运动的时间为 ——1分

因此,上面的小球运动的时间依次为0.45s ,0.35s,0.25s,0.15s,0.05s

拍摄时刻离O最近的球运动的时间为0.05s,    ——1分

所以距O的距离为             ——1分

材料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