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3分)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2分)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原始落后);维护债务奴隶主利益。(3分)

(2)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2分)

(3)①罗马法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②韩非子是为了结束纷争无序状态,以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为了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天下为主君为客”。(6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略无处(     )(2)沿阻绝(     )(3)绝(     )

(4)飞其间(     )(5)高猿长(     )(6)引凄异(     )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描写三峡空荡,给人以悲哀婉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想起《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划线字。

(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御风_________________

(4)不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