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溶度积常数,设计如下实验。

Ⅰ 取100mL蒸馏水,加入过量的PbI2固体(黄色),搅拌,静置,过滤到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滤液。

(1)搅拌的目的是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0.1 mol·L-1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中c(Pb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 准确量取10.00mL滤液,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 + Pb2= R2Pb + 2H,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H)=3.000×10-5 mol。

(3)在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               

(4)若步骤Ⅰ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水,Ksp测定结果将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使碘化铅充分溶解(2分)

(2)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2分)   减小(1分)

(3)1.35×10-8(2分)

(4)偏小(2分)

题目分析:(1)搅拌可以使碘化铅充分溶解。

(2)滤液为PbI2的饱和溶液,加入0.1 mol·L-1KI溶液,增加了I‾浓度,使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生成了PbI2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Pb2+部分转化为PbI2沉淀,所以Pb2+浓度减小。

(3)根据方程式可知:n(Pb2+)=1/2n(H+)=1/2×3.000×10-5 mol=1.500×10-5 mol,c(Pb2+)=1.500×10-5 mol÷0.01L=1.500×10-3mol•L‾1,则c(I‾)=2c(Pb2+)=3.000×10-3mol•L‾1,所以Ksp=1.500×10-3mol•L‾1×(3.000×10-3mol•L‾12=1.35×10-8

(4)若步骤Ⅰ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水,溶液变稀,准确量取的10.00mL滤液含有的Pb2+减少,所以Ksp测定结果将会偏小。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