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两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10分)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依据材料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2分)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分)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1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1分)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分)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1分)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分)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分)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1分)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题目分析:

(1)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2)“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等条文都体现了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3)“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作用: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共和政体。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的法律制度,让考生通过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知道相关的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联系,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从中认识到,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 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 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 * 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 * * , * * 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 *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凡三往,乃见。因人曰  屏(   )

(2)欲大义于天下      信(   )

(3)于是与亮情好密     日(   )

(4)诸君勿复言       愿(   )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鱼有水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袁绍       此所谓战胜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 宜枉驾顾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 * 者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