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分析下列环境中,活细菌数目相对较多的是(  )

A.用香皂洗过的双手

B.夏季茂密的树林中

C.火车站侯车室中

D.充满高温高压水蒸气的高压锅内

答案

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不同的细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由于双手接触的东西多,携带的细菌就多,但用香皂洗过后,消毒杀菌,双手活细菌相对较少;夏季繁茂的树林中,真菌相对较多;火车站候车室内,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活菌分布较多;充满高温高压水蒸气的高压锅内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细菌生长,因此细菌最少.

故选C.

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 * * 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期间,政令频出。其中政治方面主要有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军事改革措施包括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等。为此,光绪皇帝屡颁严旨,诏令各官署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然而除湖南之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塞责,并不实行。——《戊戌变法的再探讨》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 * * 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5分)

(3)据材料四,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