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耳其政府采取了限制外国资本的政策,它用赎买的方式将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企业,如铁路和公用事业部门收归国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国营企业……

——摘自高等教育·专业基础教材《西亚病夫的崛起》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材料二  1924年,他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后来他又说:“中国今日单是节制资本,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必要加以制造国家资本,才可解决之。”   

——摘自《孙中山国家资本思想及其对南京国民政府国有经济政策的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土耳其改革经济政策产生的原因及成效。(6分)

(2)概括材料一、二思想的共同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10分)

答案

(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经济落后;吸收苏俄经济建设经验。(4分)

成效:国家有效地控制了经济命脉。(2分)

(2)共同点:限制外国资本,由国家控制将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关注民生,建立国营企业。(6分)

不行。因为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4分)

题目分析:

(1)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民族经济落后,土耳其借鉴了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将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建立了第一批国营企业。“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国家有效地控制了经济命脉。

(2)孙中山认为:铁道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据此并联系第(1)问归纳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孙中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