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本市人,家中经济条件优越。在工作中与本公司一位同事恋爱,尽管对方比自己小两岁,且家在农村,家中经济条件较差,但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之结婚。婚后两人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孩子出生、公公婆婆来同住后,为生活琐事经常产生矛盾。求助者怪罪公公婆婆没有文化,愚昧落后,怪罪丈夫不和自己一心。为此经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家是本市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虽然我父母当时坚决反对我嫁给他,但婚后还是给我们买了房买了车,就连婚礼的费用都是我父母出的。没孩子时我们两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了孩子后公公婆婆坚持要来,说是要照顾我,照顾孙子,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可来后矛盾就出来了,我晚上经常因为喂奶睡不好觉,早上起得晚,可他们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吵得我也睡不好,说了几次,他们反而怪我娇气。我婆婆做饭就是糊弄,还特别咸,我一表示不满丈夫就说我找事。最典型的是有一次我父母从外地回来,半夜的飞机,让我丈夫去接。我婆婆说他儿子累,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允许去。他们来后我父母请他们吃了好几次饭,而我看父母从家里拿了一箱奶,我婆婆都跟我丈夫叨唠,说我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搬。我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和我的父母呢?我很伤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的想法,你和你的父母为你们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公婆及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让你很伤心的事,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您理解得太对了,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和父母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对我和我父母好些,我怎么会生气呢?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自己对丈夫、公婆怎样,丈夫、公婆就应该对你怎样。求助者:对呀,夫妻双方就应该这样啊!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她)怎样。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这不就是礼尚往来嘛?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就对别人怎样。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一定就对我好,你肯定与丈夫离婚,肯定嫁给我。求助者:(沉默)……您在开玩笑吧,那怎么成呢?您对我再好,我也不能与丈夫离婚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怎样,我对你好,而你并不对我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你对我好,可我是有家室的人,当然不能对你好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我对你好,可你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好。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不一定就对他(她)怎样?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和父母对你的丈夫公婆很好,你就要求他们也这样对你及你的父母。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正是它使你内心极其不平衡。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对丈夫及公婆怎样,他们不一定就对我和父母怎样,实际上我要是能接受他们对我及父母好或者不好这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包括()。

A.鼓励情绪宣泄

B.改变求助者处境

C.建立理性信念

D.矫正非理性信念

答案

参考答案:C, 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

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日:“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 * * 、鄱阳太守。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加建武 * * ,领游军于江津。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藩不受命,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

高祖伐羌,藩宁朔 * * ,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选自《宋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少孤,居丧以称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身体

B.将之夜拔:攻取

C.高祖伐羌,藩宁朔 * * 假:假扮

D.率力战厉:督促、激励小题2:下列各组中,都能表现胡藩“作战英勇”的一组是(  )。

①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      ②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

③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    ④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

⑤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    ⑥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胡藩早年丧父,守丧尽礼,很有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认为他将来必定会因忠义节烈而成名。

B.在征打鲜卑时,胡藩为高祖出谋划策,避开正面敌军,乘机攻取空虚的敌城,结果大胜。又跟随高祖讨伐卢循,屡建战功。

C.胡藩对刘毅早有察觉,当年就劝高祖除掉刘毅,但高祖没有听从;当后来出兵讨伐刘毅,高祖慨叹自己当时没有听从胡藩的计谋。。

D.跟随高祖征讨羌人,在河东一战,胡藩率十几个人乘船到对岸,射杀敌军,收回战船;虽遭敌军数重包围,但胡藩等人奋力作战,大破敌军。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5分)

(2)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