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武汤证的是()

A.腹痛

B.小便利

C.小便不利

D.四肢沉重、疼痛

E.汗出而喘

答案

参考答案:E

综合题

(13分)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两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1862年附设于 * * 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审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积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问答题

苏州钢琴厂的四名技术人员被乡镇企业“挖走”,该厂的王厂长为此十分恼火。江阴市某乡镇工业公司眼看近几年市场钢琴走俏,供不应求,钢琴价格由每台1600元涨到2700元。根据中小学生学弹钢琴的趋势,钢琴价格今后看来会有增无减,因此决心创办钢琴厂。该厂厂房和资金均可解决,单缺精通钢琴制作的技术人员。经多方打听,得知有几位同乡在苏州钢琴厂担任技术员,想动员他们来厂为家乡工业作贡献。党政领导研究后,决定派李乡长前往无锡去找这几个人联系。李乡长通过同乡找到了在苏州钢琴厂工作的王平、张阳、李龙,四人一谈,一拍即合。李乡长不仅答应每人月薪2500、3000元,而且帮助解决住房和家属户籍,还给每人提供七万元生活保证金;同时在第一台钢琴试制成功后,每人还可获得2000元奖金;待形成生产能力后,还从利润额中提取1%作为分成。王平、张阳、李龙、都是苏州钢琴厂的生产技术骨干,他们辞职出走,除了优厚的待遇诱惑外,各人还有其他原因。 

王平,现年50岁。他工作了三十多年,才是一个助理工程师。他单身在上海,妻子和子女均在江阴农村。20多年夫妻两地分居,长期得不到解决。他渴望夫妻团圆,全家和和美美地一起生活。当他听李乡长说,乡里要办钢琴厂,需要技术人员,不仅待遇优厚,还能帮助他解决住房和家属户籍问题,他欣然同意去乡里钢琴厂工作。 

张阳,现年52岁,江阴人。他进厂也有20多年,曾任本厂技术检验科科长,后来被安排到车间劳动,至今未很好的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另外,他与现任一位副厂长长期存在隔阂,关系不够融洽,多年来一直不讲话。他一直想调换工作环境,在有生之年施展自己的才能。当李乡长来邀请他到乡钢琴厂工作时,尽管他的家小均在上海,他还是一口答应了。 

李龙是一名青年技术人员,现年30岁,江阴人,一进厂就跟王平师傅学手艺。他业务上肯钻研,几年来进步较快,成为生产技术骨于。由于他没有文凭、没有学历,职称不能解决,晋升希望也很小。当他听乡钢琴厂要人时,他也愿意前往,他认为到江阴农村创新事业,更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工作虽然比较艰苦,但经济待遇优厚;何况他与王、张关系处得不差,也乐意在一起工作。 

王、张、李三人与李乡长谈好后,立即分别向厂领导打了辞职报告。报告首先送给王厂长,王厂长担心三名生产技术骨干一走,会使该厂9英尺三角钢琴这一重点科研生产项目受倒影响;同时三人辞职出走在全厂职工中会产生一股“冲击波”,如果职工们,特别是有技术的都群起仿效,寻找待遇优厚的去处,那全厂—的生产任务如何能完成?王平身为 * * 党员,却带了—个不好的头,党组织应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管理。党政领导意见都不同意批准他们辞职,并决定派厂里领导去苏州,与有关部门交涉,要求送还被“挖”走的技术人员。 

江阴有关部门却认为这几位技术人员从苏州到技术力量奇缺的家乡扶助乡镇企业,人才的流向是合理的;乡里创办钢琴厂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缓和市场压力,应说是做了件好事;三名技术人员在原厂没被重用,到乡镇企业后倍受信任,分别担任副厂长、厂长助理和检验科长,生产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也应有选择工作单位的权利等。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地“官司”持续一年多。王平等三人得知厂领导不同意辞职申请以后,便毅然离开苏州钢琴厂,到乡钢琴厂上班去了。他们与当地职工一起艰苦奋斗,经过不到十个月的时间,研制了八台“尼迪”牌的立式钢琴。这批钢琴不仅吸收了国外钢琴的优点,而且还多方改进和创新。在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的产品鉴定会上,尼迪牌钢琴受到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山军等二十多位专家和教授的称赞。该厂准备从下一年起正式投产,年计划产量为300台。 

苏州钢琴厂经多方交涉,毫无结果,最后迫不得已贴出布告:对王平三人的厂籍作除名处理。 

问题:

李乡长运用了哪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来吸引人才?试用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为什么能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