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纬度分布规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快、慢),该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4)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点昼长为______ __

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_________点,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答案

(1)略(2分)

(2)季节分布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中的最大值(1分); 南半球达全年中的最小值(1分);

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1分)。

(3)慢    高温多雨     

(4)23°26′N,135°W     0小时     6点    西南方向

(1)根据图1可知是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图2根据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推理是南半球。45ºE地方时是0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二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最大值。

(3)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高温多雨。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45ºE地方时是0时,直射点的经度是135°W。a是南极圈,发生极夜现象。B位于赤道,日出是6时,日落是18时。A在b的西南。

改错题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分)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2分)

(4)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什么?(3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