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烘炉最终结束的判断依据是()。
A.烘炉时间达到规定
B.排气孔不再排汽
C.炉顶烟气与大气湿度接近
参考答案:C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浣溪沙①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③,乌鸢翔舞赛神④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②使君:苏轼。③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④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小题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小题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