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A公司某项目部承建一供水扩建工程,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32m,宽4m,池体深6.5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设计要求基坑用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搅拌桩作止水帷幕。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包含控制混凝

土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地层土为黏土,地下水位于地表水以下.5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批时发现了以下情况:

(1)因施工结构位于供水厂内不属于社会环境,施工不需要搭设围挡,存在事故隐患。

(2)水池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3)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了围护桩变形,但监测项目偏少。

(4)为控制结构裂缝,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内外温差不大于25℃。

在基坑开挖到放坡时,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渗漏严重,采用双快水泥法进行封堵,由于水量较大,没有效果。

补充为控制结构裂缝可以采取的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

补充措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选择浇筑方案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