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试述沿运移方向,油气的成分变化的大致规律。

答案

参考答案:

1)芳香烃、卟啉、沥青质、胶质和重金属(V、Ni、CA.的含量不断减少。

因为非烃、沥青质、胶质最易吸附于矿物的表面。

2)某些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变化。

如甾烷化合物中,5α,14β,17β异构体比5α、14α、17α运移的快。

重排甾烷13α、17β比规则甾烷15α、14α、17α运移的快。

它们的比值大小指示运移方向。

3)C13/C12的比值随运移距离渐远而降低。

这是因为芳香烃中的C13/C12比值高的原因。

也有人认为这是C12相对C13被吸附能力弱而相对运移快的缘故。

化学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理性质的变化。

沿运移方向石油的颜色变浅,密度和粘度一般都会减少。

油气被地层吸附的现象,跟实验室内色层分析结果极为相似,所以被称为地层的层析作用。

如果在运移过程中,氧化和菌解起主要作用,则会出现相反的规律。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每天与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问题: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