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进度计划网络图(单位:月)如下: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该工程涉及某专利技术,进度计划网络图中的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台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而且按上述顺序依次施工,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图作调整。
事件二:该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租赁台班费用相当贵,而且无论是否使用,租赁费用从进场就开始计算,直到出场。施工单位为减少该特殊设备在现场的闲置时间,拟重新调整工作C的起止时间,以尽量压缩该特殊设备的租赁时间。
事件三: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绘出事件一中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找出调整后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工作表示),并计算总工期。
参考答案:
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
调整后进度计划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工作表示):B→F→H→M→1。
总工期为:18个月。
解析:
背景资料中给出了初始网络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此网络图为双代号网络图。从初始网络图可知,工作C、工作H、工作J分别处于三条独立的线路上,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通过事件一,我们知道工作C、工作H、工作J必须顺序依次施工.且只能采用同一台特殊设备,即工作C、工作H、工作J之间存在工艺关系,即工作C与工作H之间应有虚工作相连,工作H与工作J之间也应有虚工作相连。
网络图中,各节点的编号应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工作间的先后顺序,由小到大排列,编号通常连续(也可不连续)。注意,当工作间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时,网络图节点间的编号顺序相应发生变化。初始网络图中,工作E的结束结点明显比工作H的结束结点要早发生,故编号在前。但调整后的网络图中,工作H完成后,工作J才能开始,所以工作H的结束节点编号应比工作E的结束节点(工作J的开始节点)编号要小。
考试时,如果出现进度计划网络图,通常网络图都相对简单,路径不会太多。对于这样的网络图,如果只要求找出关键线路和计算总工期的话,最快捷、最省事、也是最准确的办法就是穷举法:列举出所有的路径,分别计算各线路的时长,最长的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时长就是总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