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要参加高考了,但目前成绩较差,知道原因就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改掉玩游戏的毛病。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在上次咨询中,你已经讲清楚了自己的问题,要高考了,还总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想管住自己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和急迫的心情,我愿意帮助你。以前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我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今后不再玩了。心理咨询师:今后不再玩游戏啦?你觉得这个目标是否有些高呢?休闲的时候也不能玩吗?求助者:应该是不该玩的时候不玩,休闲的时候应该可以玩。心理咨询师:好的,玩游戏是人的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玩游戏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求助者:该玩和不该玩的时候都在玩,按时间算我想一天总有4、5个小时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就是目标是什么呢?求助者:不该玩的时候坚决不玩,比如做作业或看书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玩游戏作为第一个目标,不该玩时不玩,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改变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呢?求助者:两种方法?我不懂,您替我选一个吧,我听您的。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吧。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被行为结果所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玩游戏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再玩游戏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玩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这样做: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玩游戏。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玩游戏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大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吧,我给你噪声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可以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长时间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效果不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求助者“两种方法?……我听您的”的话表明其可能存在()。

A.多话

B.移情

C.依赖

D.阻抗

答案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填空题

一年前的一个下着微微细雨的傍晚,下班后,我在我家小区门口遇到了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因为多聊了几句,耽误了回家的时间。这时,母亲打来了电话,想想离家也就一两分钟的工夫,我便没有接听。恰巧在这时,离小区不远的地方发生了一起车祸。听到消息的母亲顿时急了,穿着拖鞋就飞快地往楼下跑。不知是谁在楼道里扔了一块果皮,眼神不好的母亲不小心踩在了上面,重重地摔倒在地, (76)

那天晚上见到母亲的时候,她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77) 。听医生说,母亲摔坏了腿, (78) 。我流着眼泪,后悔莫及地望着病床上睡去的母亲,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一个被我忽略的电话,却成了母亲为我担心的理由,正是因为她时刻把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才使她遭受了这种折磨。

正当我默默自责时,母亲翻了一下身, (79) 。我伸出手,将母亲那双被琐碎的家务磨得粗糙无比的手紧紧地放在我的怀里。母亲微微睁开眼睛,依稀看到了我,一丝开心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绽放开来。“平安就好,平安就好……”母亲那含混不清的言语, (80) ,刹那间,我的眼泪如开闸的洪水夺眶而出,久久不能干涸。

从那以后,无论我何时何地,哪怕仅仅只隔着几米距离,只要母亲打来电话,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接听。因为让父母将心放宽,不为自己担心,就是做儿女的责任。

A.神志也有些模糊

B.脚上打着石膏

C.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的名字

D.顿时昏迷不醒

E.顿时刺中了我心中的最痛点

 

正当我默默自责时,母亲翻了一下身()。我伸出手,将母亲那双被琐碎的家务磨得粗糙无比的手紧紧地放在我的怀里。母亲微微睁开眼睛,依稀看到了我,一丝开心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绽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