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污水处理新建工程,主要包括沉淀池、泵站等单位工程。其中钢筋混凝土沉淀池长50m,宽20m。

基础底板和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池壁边墙高6.5m,厚550mm。

结构设计沿池壁长度方向在中间设一道伸缩缝。

结构底板与侧墙分两次浇筑,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项目部为保证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将水泥计算用量324kg/m3增至354kg/m3,选用坍落度25〜27cm,以增加混凝土入模的扩散性。

由于基坑开挖处理计划工期拖后,结构施工已进入7月份,边墙浇筑当日气温为35℃,混凝土入模测试温度为28℃。

有一车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因等待时间过长,坍落度损失较大,泵车泵送困难。

作业人员找现场施工员商量能否加一点水,恢复坍落度保障浇筑作业,施工员对此未置可否。

当浇筑完毕,现场采用喷水湿润的方式对池壁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发现有数条纵向分布,宽0.3mm的裂纹。

说明防止裂纹产生的施工措施防止裂纹产生的施工措施如下:

答案

参考答案:

(1)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3)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控制入模温度不大于25℃;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髙,采取延长拆摸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纹。

(4)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存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入模坍落度,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