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

由于该工程施工工艺的要求,设计计划中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台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计划作调整。

工作G完成后,由于业主变更施工图纸,使工作1停工待图2个月。但业主要求仍按原合同工期完工,施工单位向业主索赔I工作赶工费用3万元(已知工作1赶工费每月1.5万元)。

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安排,起重机械在现场闲置时问?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闲置2个月。

理由:1)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开始,工作C最早完成时间为5月,工作H最早开始时问为7月,则工作C与工作H之间机械闲置2个月;

2)工作H的最早完成时问是12月,工作J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3个月,则工作H与工作J之间机械不闲置;所以,该起重吊装机械共闲置2个月。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某单位工程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共有60根柱子,32m空腹屋架,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网络计划如图5-2所示(图中工作持续时间以月为单位):

该工程施工合同工期为18个月,质量标准要求为优良。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刚拆模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0根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其中6根蜂窝、露筋较严重;4根柱子蜂窝、麻面轻微,且截面尺寸小于设计要求。截面尺寸小于设计要求的4根柱子经设计单位验算,可以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不加固补强。在监理工程师组织的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议上,承包方提出了如下几个处理方案:

方案一:6根柱子加固补强,补强后不改变外形尺寸,不造成永久性缺陷;4根柱子不加固补强。

方案二:10根柱子全部砸掉重做。

方案三:6根柱子砸掉重做;4根柱子不加固补强。

在工程按计划进度进行到第4个月时,业主、监理工程师与承包方协商同意增加一项工作K,其持续时间为2个月,该工作安排在C工作结束以后开始(K是C的紧后工作),E工作开始前结束(K是E的紧前工作)。工程竣工后,承包方组织了该单位工程的预验收,在组织正式竣工验收前,业主已提前使用该工程。业主在使用中发现房屋屋面漏水,要求承包方修理。

[问题]

承包方要保证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以上对柱子工程质量问题的3种处理方案中,哪种处理方案能满足要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