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 2005年1月3日晚10时许,居住在石景山区古城南里的时女士夫妻在家里看电视时,一个鞭炮突然破窗而入,窗户上一块玻璃被炸成了碎片,那个飞进来的鞭炮有拇指大小,上面写着“钻天哨”。时女士告诉记者:“我仔细一看,发现鞭炮已经炸过了,当时院外没有人。”  2.2005年1月4日上午,记者从北京市禁放办了解到,制造、运输、销售伪劣、超标的烟花爆竹是今年打击的重点,其中以形状似地雷的礼花弹为首位。按照规定,个人是不允许燃放礼花弹的,违反规定的个人将最高拘留15日,违规单位将被罚款5000元。据介绍,2004年除夕夜,全市发生的4起燃放烟花爆竹致5人死亡事故中,其中的4人死亡的诱因是燃放伪劣礼花弹。  3.2005年1月2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因燃放爆竹炸死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被告贾某等3人因放鞭炮无意间将邻家小妹炸死,而付出高额赔偿。据介绍,2004年1月22日凌晨,李某夫妇读初中的女儿小雪在院外看放鞭炮时,贾某等3人也在燃放鞭炮,突然小雪被燃放的鞭炮炸伤头部倒地,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李某夫妇认为,贾某等人在事发当时正在小雪被炸的地方附近放鞭炮,燃放的礼花弹和二踢脚与小雪衣服上残留的化学成分部分相同,他们3人的行为属于共同危险行为。夫妇两人诉至法院,请求判令3人赔偿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30余万元。经过庭审、质证、辩论等程序,法院判决贾某等人连带赔偿20万余元。  4.2004年12月31日18时至2005年1月1日6时,北京市城八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5.7分贝,比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值55分贝低9.3分贝,较去年同期的47.8分贝下降2.1分贝;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到医院就治的2人,致伤地点均在通州区的非禁放区;全市也未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警情况。  5.根据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联席办公室的有关规定,2005年元旦、春节各区县禁放烟花爆竹的范围,由往年以行政区域划分改为以地理位置划分,其中市区五环路以内将全部禁放。  6.1988年底,上海市人民政府就节日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燃放管理第一次做出规定。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严禁在中山环线内燃放鞭炮”,划定了市内的中山路、大连路、秦皇岛路以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山环线以内的中心区域)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1993年1月2日,上海市政府对市区燃放烟花爆竹做出调整,将原先环路内禁放“一刀切”的做法改为限时限地燃放,适当放宽了烟花爆竹的燃放范围,规定南京路等6条主要马路和静安寺等4个主要商业区禁放。1997年,《条例》进行了一次修改,进一步缩小了禁放区域。2003年春节期间,上海市实行部分解禁,允许市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对燃放的时间和地域范围进行了规定,春节期间上海市民又能够听到热闹的花炮声,享受着一年来少有的爆竹声声平添的喜悦和快乐。  7.受上海《外滩画报》的委托,零点指标数据网启用上海零点调查公司的CATI快速电话调查系统于2003年2月10日对155位上海市民进行了有关春节期间上海市部分解禁,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态度。74.9%的受访居民理解并支持政府出台的有一定限制条件的解禁规定。这样的理解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放鞭炮本身很好地体现节日气氛,是过年增添喜庆祥和氛围的主要途径;二是人们认为春节里放鞭炮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近两成不支持的居民主要的反对原因是噪音、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相比较而言,女性的反对呼声要高于男性。不过在被问及鞭炮禁放规定的具体解禁时间时,92.9%的受访者并不能正确回答出解禁的时间,即便是那些支持鞭炮禁放规定的人中不能正确回答的比例也高达90.5%。可谓支持者众,关心者寥。半数左右的上海市民每年都会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来迎接新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比较支持鞭炮禁放规定的居民群体也是每年放烟花的主力人群,支持者中前年、去年、今年燃放者比例均超过六成。而从燃放的日期来看,热衷除夕和初五燃放鞭炮的人最多,这和我们古老的除旧迎新的民俗非常一致。  8.2003年春节前后,媒体不时有关于各地爆竹禁放和开禁的消息。继杭州市于 1999年首次解禁以来,沈阳、上海、石家庄等地宣称今年春节期间不再禁放鞭炮,河南安阳则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解除对爆竹的禁令,即便在大洋彼岸,纽约市也宣布今年农历春节期间允许放鞭炮,这是纽约8年来首次解除有关禁令。与此同时,北京顶住了一些大城市对于燃放鞭炮开禁的压力,加大了惩处力度,规定今年凡是违反规定放鞭炮者最高将被罚款500元人民币,广州则将罚款金额提高到2万元。  9.2003年春节前,福州市城调队在福州市区进行了随机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6%的被访市民认为,可以解除“禁放令”,让“年味”更浓,让热闹喜庆的气氛更酣。47%的被访市民认为,有必要解除“禁放令”,但必须在指定地点燃放,指定的场所数量要多,最好在每个社区都设一个烟花爆竹燃放点,但要禁止燃放杀伤力巨大的爆竹。29%的被访市民认为,要坚持不懈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他们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易引起火灾、伤人等不安全事件,燃放形成的噪音,令人心悸,且殃及绿化带,留下垃圾,令人心痛,他们要求市政府责令各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8%的被访市民对是否解除“禁放令”表示无所谓。  10.据统计,2003年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五,全国共发生火灾6493起,死86人,伤57人,直接财产损失2140万元,其中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2315起,占总数的 35.7%。而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人身伤害还未计算在内。  11.现在国外已经有了一些不用炸药的新型烟花爆竹出现。新加坡一年前研制成功的“科技爆竹”,利用压缩的空气来代替传统的火药,当压缩空气打人时,鞭炮串就会爆开,散发出里面的彩色碎纸,一样的“有声有色”。而就在专门介绍烟花产品的网页上,也已经有一种无火药、无爆源、无毒害、无污染、无噪音的礼宾花在叫卖,其价格只要 5元一支。  12.2003年许多城市实行鞭炮禁放或限放制度,为配合政策又能满足民众节日放鞭炮的心理需求,太原市一些网站便开发了网上放鞭炮的游戏。只要进入游戏,就会有许多种鞭炮或焰火的名称显示在屏幕上,轻点某一名称,不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燃放鞭炮或焰火的形状,而且还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响声。有的网站里,点不同的鞭炮还可收到不同祝福。一些时尚年轻人在网吧里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安全放炮”瘾。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

参考答案: (1) 对现有的禁放令的修改问题,可以采用听证、深入调查等形式有组织地公开征集市民意见。 (2) 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适度实行部分解禁,对燃放的时间和地域范围进行严格规定。 (3) 各级文化、旅游、商贸部门在节日期间,要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广大市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安全、祥和的节庆新风尚。 (4) 节日期间,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渠道的管理,从流通环节上消除隐患。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追赶

B.富人病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多么

D.不复有态原来的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小题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小题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