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

高新技术企业新建厂区里某8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钢筋、水泥等主材由业主供应,其他结构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均由总承包负责采购。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钢筋第一批进场时,供货商只提供了出厂合格证,业主指令总承包对该批钢筋进行进场验证,总承包单位对钢材的品种、型号、见证取样进行了质量验证。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进行了复试。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

事件二:袋装水泥第一批进场了300t,水泥为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业主指令总承包进行进场复试,总承包单位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了一组复试。复试合格后,总承包方直接安排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水泥出现了质量问题。建设单位认为是总承包单位作的复试,质量责任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监理单位下达了停工令。

事件三:总承包单位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规定,对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

事件四: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的原则选择了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并进行了抗风压性能复试。

事件五:业主经与设计单位商定,对主要装饰石料指定了材质、颜色和样品,并向承包商推荐厂家,总承包方与生产厂家签订了购货合同。进场时经检查,该批材料颜色有部分不符合要求,承包方要求厂家将不符合要求的石料退换,厂家要求承包方支付退货费用,承包方不同意支付,业主在应付给承包方工程款中扣除了上述费用。

指出事件四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答案

参考答案:

不妥之处:

1)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的原则选择了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

2)进行了抗风压性能复试。

正确做法:

1)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价格有竞争力的原则选择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

2)进行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复试。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某汽车加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3%。该厂于2010年1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从海南某农场购进天然橡胶,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000元,购进该货物支付的运费为60000元(含货票)。橡胶厂将这些天然橡胶加工成生产轮胎的橡胶,其实际成本为500000元。厂方用其中的200000元橡胶生产各类轮胎,其中手扶拖拉机专用轮胎100套,每套600元(不含增值税),全部已售出。汽车用的轮胎1000套,每套1000元(不含增值税),共售出800套,其中有200套属于子午线轮胎。

(2)其余实际成本为300000元的橡胶,该厂委托某轮胎厂加工汽车的内胎和外胎。收回时支付加工费2500元(含受托方支付的辅料500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厂将委托加工的内、外胎继续组装成上述同型号汽车轮胎1500套(非子午线轮胎),以每套1200元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价格)全部售出。已知委托方“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期初和期末均无余额。

(3)将第(1)项业务中剩余的200套汽车用的轮胎(已含增值税)以每套价格1300元换取海南该农场的天然橡胶,对方开具的是普通发票。

该厂第(2)项业务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为()。

A.增值税为306000元,消费税为54000元

B.增值税为306000元,消费税为44644.33元

C.增值税为305575元,消费税为44644.33元

D.增值税为305575元,消费税为5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