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患者男性,58岁,1个月前发现背部痈,未予重视,症状日益加重。6天前出现寒战,弛张高热,发现右臀部一肿块伴肿痛。查体:体温38.5~39.5℃,脉搏每分钟90~110次,神志清楚,右臀部肿胀,可触及一大小约5cm×6cm包块,压痛,有波动感。

以下治疗方面错误的是()

A.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B.局部抗生素治疗为主

C.切开引流

D.静脉补充热量及蛋白质

E.加强并存病的治疗,如糖尿病等

答案

参考答案:B

综合题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1)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6分)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直到被废的表现。(6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