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持有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A.创新意识

B.创新技能

C.创新投入

D.创新素质

答案

参考答案:A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来了
严辰我来了,
像一只大雁,
带着热情的歌唱,
从荒凉无边的沙漠,
穿过万里长空,
来到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

我来了,
像山谷里流出的
一支清冷的泉水,
跳过岩石,冲过堤坝,
经过小河,经过大江,
奔流到广阔的
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来了,
像一个飘泊的流浪人,
跨过饥寒的道路,
跨过被迫害的道路,
跨过侮辱和残暴
所铺成的艰险的道路,
含着一把辛酸泪投进了慈母的怀抱……

我来了,
带着长久的相思,
长久的爱慕。

我来了,
带着默默的骄傲,
和发自心底的
不可遏止的欢笑……

我来了!
1.诗歌大约写于1941 年,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写作时间大致一样,我们看出全诗的格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来了”,来到了“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来到了“广阔的/波涛汹涌的海洋”,来到了“慈母的怀抱”,实际这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
3.全诗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把自己比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事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征,展示了诗人苦难的经历。
4.这首诗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歌颂了延安的火热生活,全诗的格调大致相同,都采用了比喻修辞等等,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课内外还读过哪些描写延安革命生活的诗篇或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