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 ℃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 ,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 m 。

3;408。
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 ℃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 ,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 m 。
3;408。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NaCl | 35.7 | 36.0 | 36.6 | 37.6 | 38.4 | 39.8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5 | 77.3 |
小题1:医疗上,氯化钠常用于配制0.9%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溶质为________。
小题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取晾晒海水的方法,这是因为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 ________(填“大”或“小”)。
小题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25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小题4:现有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
倍,应该蒸发掉 ________g水。
小题5: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30℃,其结果如右图所示。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