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深波纹执行机构的膜片实际上是一个()较大的杯形膜片,这种执行机构兼有薄膜和活塞的优点。
A.面积
B.位移量
C.输出力
D.行程
参考答案:A
(四)背景资料
临南段河道疏浚工程,疏浚河道总长约5km,涉及河道底宽150m,边坡1:4,底高程7.90~8.07m。该河道疏浚工程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包含7个分部工程(河道疏浚水下方为5个分部工程,排泥场围堰和退水口各1个分部工程)。其中排泥场围堰按3级提防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该工程于2012年10月1日开工,2013年12月底完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后,项目法人向主管部门提交本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事件2:排泥场围堰某部位围堰存在坑塘,施工单位进行了排水、清基、削坡后,再分层填筑施工,如图4所示。
事件3:河道疏浚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对某单元工程进行了质量评定,如表4所示。
事件4:排泥场围堰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其质量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后,施工单位报本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了备案。
事件5:本工程建设项目于2013年12月底按期完工。2015年5月,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对本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前,质量监督机构按规定提交了工程质量监督报告,该报告确定本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为优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事件4中的不妥之处。
1998年3月,人们渴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终于出台,国务院15个部门被撤消,同时另组4个新部门,国务院从原有40个部门减为29个。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是这次改革的目标,这被认为是一场革命。改革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而这场由国务院带头的改革,最终将把全国的党政机关干部减掉400万人。对这项改革,今年35岁、拥有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前被提拔为副处长的王旭东“打心眼里赞成”,他认为“早就该改了”。可是谈到自己今后的出路,他却缄口不言,仿佛成竹在胸,也像是茫然无措。 “观望,等待,继续做好手头的工作是目前多数人的心态。”原国内贸易部的金莹说,“虽然明确的编制尚未下来,但按‘以责定编’的原则,编制最多不会超过300人,尽管如此,也没人上蹿下跳地找人找单位。” 因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平静是改革能顺利进行的保障,多数人表示关注改革,支持改革,当改革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较强的全局观念。对某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调查显示,69%的青年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机构改革,有95%的青年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常有必要进行机构改革。问卷中,“当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触及本人利益时”,选择“只要对国家大局有利就支持”的占60%,而选择“只要个人吃亏就反对”、“只有给个人带来好处才支持”的只占2%。许多青年认为,如果为了改革的需要,失去一些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值得的。因为,改革最终受益的还是青年。 平静里还包含有恋恋不舍和无可奈何。调查显示,明确提出想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只占2%,某部某司在民意测验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报名到企业去。65%的青年更愿意继续留在部机关。对刚刚通过各大部委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的年轻人而言,留在机关当然是首选之路;而对另外的人而言,令他们难以估计的原因很多:喜欢并适应机关工作;机关工作相对稳定;希望机构改革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一个令人留恋但不曾提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家大机关”的工作带给个人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各部委机关青年的情绪比较稳定而且平和,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青年,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员分流,人们心态各异。调查表明,学历在本科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在部里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知识运用自如的人对自己信心十足。有31%的青年对自己的转岗没有把握。其中,40%的处级干部对自己没信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给我安排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对自身素质缺乏准确的评价。他们“无所谓的观望”里延续了某些旧日作风,演绎着“大锅饭”思想的最新版本。 无论达观还是谨慎,调查表明,机构改革中让人感受颇深的是“知识才是本钱,年轻只是优势”。但无论如何,在这轻微或剧烈的疼痛中,每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能否跟上要仰仗的是自己。
根据本文,去年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对这场改革持支持态度的占______。
A.69%B.95%C.60%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