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方与英方进行了频繁接触,6月17日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国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通过英国代表的牵线和双方富有诚意的接触,日内瓦会议期间促成了中美双方代表就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和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滞留美国等问题进行了4次正式会谈,并达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B.体现“另起炉灶”的方针

C.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D.打破了两极格局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方抓住机遇,发展对外关系,与英方和美方进行了接触,并取得成果,这体现了新中国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搞外交,而不是单纯强调意识形态,选A。C、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两极格局结束于1991年,排除。

材料题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 * * 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 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 * * 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