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十月):又称“十月战争”。 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答案

(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3分)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4分,答出4点即可。)

(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8分)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中东战争的定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五次中东战争简介(1948——1982)”、“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等信息,可以看出中东战争的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等;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2)依据材料中对每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及过程的叙述,可以总结出中东地区长期战争的原因有: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冲突;国际势力的插手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孩子长大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老师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会令她失望。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它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现在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便振作起精神来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来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的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向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信封上。(选自《新华日报》刘燕敏/文)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文章取个恰当的题目。

                                                                      

2、请写出每次家长会后母亲不同的表现。

     幼儿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话引起了儿子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信封上。”你能说清她“悲喜交加”的原因吗?

                                                                                                                                                              

5、文中儿子的成功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用“хх,我想对你说”给你的老师或家长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