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蒋介石在1923年9月访苏期间说国民党有60万党员,其中1/3是工农。而据1924年1月中 * * 党组织部调查,国民党党员数仅为7780人,1923年9月还低于此数。蒋介石的说法()。

A.迎合了 * * 国际的政治需要

B.意在为分裂国共合作做好舆论准备

C.夸大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D.表明国民党选择走苏俄式革命道路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20年代 * * 国际支持中国革命,由材料“蒋介石在1923年9月访苏期间说国民党有60万党员,其中1/3是工农”“ 中 * * 党组织部调查,国民党党员数仅为7780人,1923年9月还低于此数”可知,蒋介石之所以夸大国民党人数及阶级成分,旨在获取 * * 国际的信任和支持,故A项正确。1923年国共尚未实现合作,B项错误;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民党选择走苏俄式革命道路,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实验题

(1)(19分)①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

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

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2+ CuCl2

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而铜片溶解

②请你另设计一个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要求:

a.此方案的原理不同于上述任一合理方案;

b.在方框内绘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需的药品;

c.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实验现象并用相关化学用语解释现象

(2)学完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后,甲组同学认为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三个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乙组同学对条件①提出异议,认为相同的两极也可以构成原电池,以下为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简图以及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实验报告,然后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装置中盐桥的作用之一是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浓差电池与温差电池

一、【实验目的】

1、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的浓度不同,可否形成原电池

2、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两杯溶液的温度不同,可否形成原电池

3、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研究两杯溶液的                对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影响

4、电池中两杯溶液及电极均相同,研究两杯溶液的                对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影响

二、【仪器与药品】略。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Ⅰ、实验方法:略。

Ⅱ、研究的步骤

㈠实验A:浓差电池

电解液均为硫酸铜,电极均为铜片:

1、甲烧杯中固定装入浓度 0.8 mol/L 的硫酸铜溶液。

2、乙烧杯中分別装入浓度 0.8 mol/L、0.4 mol/L 、0.2 mol/L、0.1 mol/L、0.05 mol/L、0.025 mol/L 的硫酸铜溶液。

3、使用铜片当电极。测量这六种组合电池的稳定电压及电流,将结果记录于表 1。

㈡实验B:温差电池

电解液均为硫酸铜,电极均为铜片:(步骤略,结果记录于表2)

四、【实验结果】

实验A:浓差电池:表1

甲杯硫酸铜浓度 mol/L0.80.80.80.80.80.8
乙杯硫酸铜浓度 mol/L0.80.40.20.10.050.025
两杯溶液浓度差值00.40.60.70.750.775
电压  mV0612162226
电流 mA00.020.040.060.070.08
实验B:温差电池:表2

甲杯硫酸铜温度℃191919191919
乙杯硫酸铜温度℃192939495969
两杯溶液温差℃01020304050
电压  mV06.112202734
电流  mA00.0250.0470.070.150.18
五、【讨论】

1、浓差电池:若硫酸铜浓差电池放电较长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甲杯高浓度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而乙杯颜色变深,而电压也逐渐下降,同时可观察到甲杯中铜片表面有铜析出。

这说明:甲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放电一段较长时间后电压下降的原因:                            

2、温差电池(略)

六、【结论】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结论:

实验A:                                                        [来源:&&Z&X&X&K]

实验B:(略)

甲、乙两小组同学给你什么启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