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第三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的?这个情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篷头、赤脚,一边扣着纽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句话有什么语法特点?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作者选取最典型的场面,运用细节描写与点面结合以及修辞手段的手法来展示包身工起床时的骚乱情景。这样描写揭示了包身工悲惨的非人的生活与没有人格尊严的社会地位。
2.答:这句话的语法特点是状语前置。表达效果:突出强调她们疲惫不堪的形象状态。“冲”字写出她们匆忙的动作,害怕挨打的恐惧心理,揭露批判带工老板的凶残,表达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