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某中学共有教师135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30人,二级教师9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个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

A.10,15,20

B.5,10,30

C.5,15,25

D.5,20,20

答案

中学有教师135人,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

45
135
=
1
3

∵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30人,二级教师90人,

∴高级教师要抽取15×

1
3
=5,一级教师要抽取30×
1
3
=10,二级教师抽取的人数是90×
1
3
=30,

即高级教师要抽5人,一级教师要抽10人,二级教师要抽30人,

故选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