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编码器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按照工作原理,旋转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旋转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在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也就是说,仅靠这些还不能获得绝对位置。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即起始零点),为此,需在码盘边缘光槽内圈设置一个零位标志光槽,对应地光栏板上也要增加一条缝隙,在接收器上增加一个光敏元件,从而得到零位脉冲Z。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参考位置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
由于这种方法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因此,在工控程序中就有每次操作要先找参考点,开机时要找零等。这样的方法对有些工控项目比较麻烦,甚至不允许开机找零。绝对式编码器输出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绝对式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每个编码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由于其高精度,输出位数较多,若仍用并行输出,则每一位输出信号必须确保连接良好,对于较复杂工况还要隔离,连接电缆芯数多,由此带来诸多不便和降低可靠性,因此,其多位数输出型,一般均选用串行输出或总线型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