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港口国应向船舶提供以下关于压载水管理方面的资料()。

Ⅰ.港口国关于压载水管理的详细要求;

Ⅱ.替代性更换区域的位置和使用条件;

Ⅲ.任何其他的港口应急安排。

A.Ⅰ

B.Ⅰ、Ⅱ、Ⅲ

C.Ⅰ、Ⅱ

D.Ⅰ、Ⅲ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棵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就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看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遨游蓝天的构想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 为 国 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术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 * * 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国学,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