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的技术深度不同。
参考答案: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
1.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调查分析规划设计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2.规划设计区域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规划设计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组成、相互关系,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其水土流失特征。
3.水土保持区划和类型区划分。在水土保持战略规划或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发展等规划中,要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监督区和预防保护区。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各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防治措施布局。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考虑人口发展情况与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商品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研究确农村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作为部署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5.进行防治措施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对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地、沟壑和风沙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并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对坡度在15°以上的林地、草地等流失轻微但有流失潜在危险的区域,采取“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对大片林区、草原和大规模开矿、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地区,应分别列为重点防护区和重点监督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治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有一定植被郁闭度的疏林地、幼林地、荒草地等,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但达不到水土保持要求的地类,应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6.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规划区面源污染、江河水质、生态环境等环境现状,预测、评估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和减免对策,得出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7.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投入指标、进度指标、效益指标三方面。三项指标互相关联,根据投入确定进度,根据进度确定效益。
8.整理规划设计成果。写出规划设计报告,同时完成必要的附表和附图。